老鼠屬於齧齒目(Rodentia)鼠科(Muridae);
齧齒目之特徵為上下顎各長有一對增長之門牙,
自出生以至死亡,無時無刻不在生長,因此必須藉咬齧硬物以磨牙。
野兔、松鼠亦皆屬於齧齒目動物。
鼠類除損害農作物、竊取糧食、齧損家具門窗、咬破電線引起火災外,
更污染食物、咬傷人畜、傳播疾病;亦擾亂人類精神安寧。
 
鼠科有三千多種,台灣本有7屬13種(Aoki 和Tanaka,1941);
1999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,
在花蓮吉安鄉一處休耕田,發現一種和台灣原有鼠類外型不同的老鼠,
送經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鑑定為緬甸小鼠(Rattus exulans Peale,1848);
此鼠可能由船舶帶進台灣,遂使台灣鼠類增為14種。
在住宅中常見之鼠,稱之家鼠。
家鼠有三種,廣佈於世界各地,即溝鼠(Rattus norvegicus)、屋頂鼠(Rattus rattus)及月鼠(Mus musculus);
至一般家裡常見尖嘴之錢鼠(Suncus murinus),
則屬於食蟲目(Insectivora)之尖鼠科(Soricidae)。

一、觸覺
 
老鼠的鼻鬚、腮鬚及眼毛,長而堅硬,具有觸覺作用。
每根長鬚及毛的基部小囊,為感覺神經末梢環繞,
形成感應圈,為一複雜的神經網,有如槓桿作用,對外界的接觸具敏感之反應力。
鼠類常沿著牆腳行動,便是靠此觸鬚以測知周圍的環境,摸索行進;在實驗室裡,
如將老鼠的觸鬚剪除,則老鼠將不良於行,甚至於寸步難移。
由於鼠類依靠鼻上及腮邊的觸鬚,以測知周圍的環境,
並藉此觸摸牆壁,沿靠牆壁行走前進。故捕鼠或毒鼠時,
應將捕鼠籠或毒鼠餌沿著牆腳放置,以增加其誘捕或取食機會。
 
二、聽覺
 
老鼠的聽力很強。
人耳所聽不到的聲音(20千赫以上)牠都能聽到。
利用此習性,可製造超音波驅鼠器藉以攻擊老鼠的聽覺神經,
使老鼠深感緊張,驚嚇、恐懼不安、痛苦而逃離,達到驅鼠之目的;
市售之超音波驅鼠器即係利用此原理以行驅鼠。老鼠對於日常聲音,
它們會安之若素,但對於意外之聲音,則受驚而逃避。
老鼠可以分辨出15公尺內所發生的吵音來源。
 
三、視覺
 
老鼠的眼睛既近視又色盲,有效視覺距離不及一公尺,且為色盲,因此視覺大受限制。
它們對明亮的物體才會引起反應,而對有色彩的東西卻難以辨識,所見均為灰色。
由於鼠的視覺不靈敏,故顏色對鼠不發生什麼作用,
利用此點,常在毒鼠藥內加入著色劑,以防人畜誤食。
 
四、味覺
 
一般來講,老鼠的味覺不及於人,故滅鼠毒餌常添加苦味劑,以防人畜誤食。
老鼠愛吃新鮮食物,而討厭腐朽。
它們常用鼻吸氣,由氣味來辨別食物。
 
五、平衡覺
 
老鼠尾長而有環紋,有非常好的平衡覺。
如從高處摔下,能迅速的穩定腳跟;
亦能很平穩的在懸掛的電線上來去自如。
 
六、嗅覺
 
鼠類易於辨別出自己同類的氣味,尤其是異性的味道。
利用老鼠靈敏的嗅覺,可將受鼠尿污染之物,置於新捕鼠龍或毒餌盒內,以誘引鼠隻進入。
由於老鼠經常接近人類,因此對籠內或餌上的人味,不會引以為怪。
 
七、活動
 
鼠類晝伏夜出,性機警,好猜疑,膽小,故有「瞻小如鼠」之諺語。
老鼠善於爬行、游泳,能沿垂直的平面爬行,也能夠在地下道中游泳,
然後穿過暗溝或廁所便坑爬入屋內。
它們在流水中可一下子游半公里遠,
往上跳可達0.6公尺高,向前可跳2公尺遠,並可自4.5公尺處墜落而不死。
沿著光滑的垂直壁面,可往上爬0.4公尺高。
腳特別粗大的幼鼠,能通過直徑1.3公分的開孔。
月鼠則能通過直徑0.6公分的小洞,並能跳高25公分。如果食物充足,棲息所安定,而又不受侵擾的話,
月鼠能夠在8公尺的範圍內渡其一生。
溝鼠和屋頂鼠活動範圍較廣,如一旦遭受驚擾,
它們能在一週之內遷移到6.5公里遠的地方。
 
老鼠並非絕對的夜行性,當數量多時,白天亦可發現鼠隻。
老鼠之所以多在夜間活動,乃由於其主要的敵人,在夜間較不活躍之故。
飽食之老鼠, 夜間始出來遊蕩,而飢餓的老鼠,即使在白天亦出來覓食。
 
老鼠出沒活動的時間,以黃昏和清晨最為頻繁。
老鼠為確保食物的來源,有其一定的勢力範圍,稱為地盤(territory);
地盤之周圍為其活動範圍(home range)。
由於老鼠之機警及擅於利用地形、地物,而給人一種疾馳飛奔的感覺。
屋頂鼠長於攀爬,對於任何物及構造它都可以攀爬,藉著一根電線,可以爬登二十層之高樓。
 
八、窩穴
 
在建築物內最適宜於老鼠做窩的地方為地下室隱蔽的場所。
但所有老鼠可以到達的隱蔽空間,皆有可能窩藏老鼠,
諸如垃圾堆、破布、雜物堆、及貯存一個月以上,不曾挪動之貨物堆等。
 
一般說來,家鼠皆喜築窩於安靜、隱蔽的地方。
溝鼠與屋頂鼠的窩通常為碗狀,直徑20公分。
月鼠的窩較小,直徑呈10公分,正常的窩是完全覆蓋起來的,只在入口處開個小孔。
 
溝鼠多在建築物附近之地下掘穴做窩,而甚少在室內營巢。
屋頂鼠較喜歡築巢棲居室內。
彼築巢於建築物下、石頭堆、箱盒、櫥櫃,以及其他破舊之傢俱內等,更有時懸掛在牆上。
 
九、食物與飲水
 
家鼠多屬雜食性,凡人或家畜所吃的東西,它們都吃。
屋頂鼠喜食多汁之種子、新鮮之蔬菜或水果,尤其是榖類。
在所有食物當中,以甘薯最易被接受。
相反的溝鼠較喜食含油脂高的食物;
月鼠主食種子和稻穀。通常家鼠把食物帶到較隱蔽處才吃;
月鼠吃時是一點點的吃,而溝鼠、屋頂鼠卻大口的咬。
溝鼠一見到食物,即盡情的享用,必飽食而後罷;
屋頂鼠較具警覺性,遇見食物常觀望多時,先少量試食,如認為安全再大口的吃。
家鼠通常在日落後才出去覓食,從黃昏到黎明這段時間,要吃兩餐。
月鼠吃時是斷斷續續的,在24小時內可吃二十多次。
溝鼠較喜好潮濕,儘可能的棲息於水邊,建築物內外有水的地方均有可能為其侵擾。
尤其是沿著河堤水岸,以及排水溝、下水道等地方為多。
屋頂鼠在無水而有水果、蔬菜或其他富含水份之食物存在時,可以數週不喝水。
 
十、生殖
 
家鼠全年均可生產,春秋兩季為繁殖盛期。
母鼠懷胎約21天,一窩產後又能即刻受孕。
溝鼠平均每年產38隻幼鼠,屋頂鼠產34隻,月鼠產45隻。
 
初生的幼鼠一星期內就長出毛,12~14天後就開眼,須三個星期的時間依靠母鼠餵食。
家鼠可能因常受驚擾的關係,故繁殖較少。
有些幼鼠剛生下來就死了,或被母鼠和其他鄰近的老鼠吃掉。
據報告,每隻母鼠平均一年生45隻,但至斷乳時大約只剩20隻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十一、群居行為
 
初生的幼鼠通常與母鼠同住,但等母鼠又生出另一窩幼鼠時,先前的一窩就得被驅走。
老鼠小時可能都住在同一洞內,但等大了以後,就獨自住在自己的洞內。
成長後的老鼠,對於牠們所遇到的陌生老鼠(不論雄雌)都具有攻擊性。
老鼠的群居生活,由一隻最會打鬥的雄鼠稱王,來統治其他較弱雄鼠、雌鼠及幼鼠,並維持秩序。
這種侵略行為,將影響個體的活動,並使牠們的領域容易保持,且較有秩序。
鼠王享有首先挑食的權力,那些較小的幼鼠通常被趕到外圍吃較劣的食物。
 
十二、棲群、遷移與競爭
 
鼠群係由老鼠個體組成的,一個區域內老鼠個體的多少,根據下列三個因素來決定。 
(一)出生率(繁殖力)增高,可使棲群跟著增大。 
(二)死亡率減低,間接的可促使總數增加。 
(三)遷移的數量多時,老鼠總個體數就減少,遷移的少,總數會增加。

一般老鼠一年有兩次的大遷徙,一次發生於春天,
遷徙係為了找尋更豐富的食物或遷移到老鼠較少的地方。
其驅策的動力,為找一個較好的地方覓食或較寬敞而無太大競爭的地方,以安置其家族。
另一次的遷徙發生於秋天,主要是為了找尋越冬之棲所。
 
月鼠由於欠缺自衛能力,常被他鼠趕走。
而溝鼠由於較兇猛且較強壯,所以它能驅除屋頂鼠與月鼠。
但由於其不如屋頂鼠之擅於攀爬,對屋頂上的屋頂鼠,它無可奈何。
所以屋頂鼠和溝鼠常可在一個建築物內共存。
生存競爭是影響老鼠棲群增減最主要的原因,
競爭可分同種內個體間的相互競爭,以及不同種類間的群體競爭。
同種類競爭之起因與牠們的群居生活行為有關。不同種類間的競爭,如溝鼠之與屋頂鼠爭,屋頂鼠之與月鼠爭等是。
一般溝鼠優於屋頂鼠,而屋頂鼠又優於月鼠。
 
老鼠的繁殖力雖強,但因死亡率高,壽命短,故棲群的轉變也快。
老鼠變換新環境時,須與當地老鼠對敵,以致造成很大的死亡。
有時因所換的環境不如理想,使許多出生不久或剛斷奶的幼鼠走失。
據觀察,能維持一年壽命的老鼠僅占5%,而雌鼠的壽命常比雄的要長。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澄園白蟻除蟲公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